大家好~
我们今天来说一说单性别教育。
单性别教育是,即学校只接收男生或女生作为学生,或同一学校内男女生分开上课。说的简单点就是现在咱们看到的男校和女校。这种教育模式在国内并不常见,但是在澳洲,它还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很多精英学校都是单性别的。
单性别教育由来已久,在20世纪以前,西方大多数学校由于受教会影响,都是男校和女校分开的。美国很多著名的男子学校都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比如哈弗、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等等。中国的单性别学校的成立也是受到了殖民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就是殖民者建立的。
基督教教会学校的女子教育
1884年,中国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成立,开办的是一个英国基督教的女传教士,取名为务本女塾。首次招生的女塾招的都是满族的贵族小姐。该校认为“女子为国民之母,欲陶冶健全国民,根本须提倡女教”。说白了,这个学校就是为了培养贵族小姐成为贤妻良母而开办的。
单性别学校的废除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前苏联率先宣布规定该国国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为男女混校。从那以后,随着平权运动的兴起,西方目前占据主流的教育模式,已经变成了男女混校了。
图为20世纪初期的女性平权运动,当时的权力斗争的核心是争取妇女的投票权和公民权。
但是在今天,还是有一些国家,保留了这种注重个性化教育内容的单性别教育。
说到单性别教育,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弊端,比如它的由来可以说就是一种性别歧视。现代社会里它弱化了学生的性别意识。
但实际上,这种单性别教育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精英学校是单性别学校)。
大多数教育专家都认为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学习需求。男孩和女孩成熟的速度不同,所以,在一个学习环境,让女孩和男孩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得各自所需是有道理的。
AEAS小助手今天拿女校的好处来举个例子。
首先,单一性别的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比混校的学生要好
美国教育部关于单性别学校和男女混校对比的报告显示:美国高中女校的学业平均分要高于混校女生;美国高中男校的数学课业平均分也要高于混校男校的数学平均分。
美国单一性别公立教育协会研究表明,单一性别学校对女生的好处是:
第一,增加了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第二,量身打造的教育模式;
第三,更尊重自我的发展,尤其在两性关系中更独立。
剑桥大学耗时四年调研50所学校研究发现,单一性别教育让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学习学术成绩。
其次,女校给学生们一个更加自由探索自我的机会。
不要以为女校就是为了培养淑女,让她们只做女孩子可以做的事,完全不是这样。在女校的好处恰恰是,即使她们选择男孩子一样的项目,也没有人跟她说,不能这样做,或你做的没有男生做得好。
在传统教育里,女孩经常处于“被动的”参与者地位,但现在是一个普遍认为“我可以做”的时代,女孩更应当在中学阶段就学习怎样沉着冷静地去面对未来挑战,积累勇气和经验,给她们能帮助她领导力和其他能力开花结果的教育。而女校,正是能给她们这样一份教育的地方。
男孩和女孩能力发育的时间不同,当同龄男女生在一起时,女孩可能会因为在某些课程表现上不如男生而产生挫败感,进而不再尝试。但在女校,女孩子的参照物只是女生,所以,她会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去尝试并爱上各类课程,更重要的是,这会让她们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她不能做到的,无论学术还是生活,女孩子会始终充满敢于尝试的“冒险感”和源自内心的自信。
女校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专门的环境,让女孩子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女校给了女性一个没有性别设限全面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也推动着原本藏在自己世界里的女性勇敢地展示和提升自己。
最后,他们的友谊可能更加纯粹。
在单一性别制学校上学的孩子,他们觉得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快乐。他们在那里收获了很多的友谊,同性之间更加团结。这一点参考战友情就可以得出结论。
单性别学校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就像AEAS小助手在前面提到的,它的弊端也有很多。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单性别学校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让学生正确认知两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恋爱观、婚姻观的形成,出了社会与异性相处无所适从。
可能就有人说了,一般这种单性别学校会联谊,怎么会产生性别认知差异呢?本质上而言,这种方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那个弥补一些不足,但也仅限于弥补,无法做到真正让学生自己去正确认知两性,社交是一个长期持续学习的过程,它跟学习同样重要。
也就是说,单性别学校突出了男女性各自地优势,但极大地弱化了社交的学习。这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以及使孩子低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好了,正文到此结束了。
有没有人看完后想要去单性别学校上学?很多单性别学校可都是私立学校。
怎么去私立学校?当然是找AEAS小助手学习AEAS课程了。咱们澳大利亚语言学校的都是专业的外教授课,而且不仅仅是教学生考试的技巧,而是从听说读写和词汇几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有意向的家长和学生们欢迎来戳小助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澳洲中小学资讯